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节日风俗
导语 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节日风俗,是壮族、侗族、仡佬族、白族、彝族、黎族、畲族、布依族等民族仍会在“三月三”举行异彩纷呈的节庆活动。
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节日风俗
民族:
壮族、侗族、仡佬族、白族、彝族、黎族、畲族、布依族等民族
来历:
“三月三”,又称为“上巳节”,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。此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,深厚的文化内涵,并伴随着丰富多彩的习俗。岁月流转中,随着我国中华民族不断融合、发展,上巳节的很多民俗和文化传统已融入少数民族文化中,成为重要的民俗时间,“三月三”逐渐成为多民族共享的节日。
“三月三”源远流长,其历史可追溯至上巳节,也被称为“修禊日”,是我国古代一个盛大的节日。“上巳”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代的文献中。自魏晋以后,上巳节作为节日被确定下来,主要有祓(fú)禊(xì)、曲水流觞等习俗。“祓禊”即在水边举行祭礼,古人认为在春夏交替之际,阴阳未调,人容易患病,所以在河边进行香薰沐浴,以祈求神灵护佑,驱除不祥,预防疾病。
人们在举行祓禊仪式后,会在蜿蜒的河流上游放置一只酒杯,往酒杯里倒半杯酒,让酒杯顺流而下,酒杯停在谁面前,谁就要饮酒赋诗,或表演才艺,是文人雅士喜爱的集会活动。
到了宋代,因为上巳节与寒食节、清明节在日期上较为接近,且功能一致,因此人们在这段时间里进行祭祀祖先、结伴郊游等活动。“三月三,生轩辕”,直到现在,人们都会在“三月三”祭祀轩辕皇帝诞辰。以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黄帝祭典(新郑黄帝拜祖祭典)为例,共有九项仪程:盛世礼炮、敬献花篮、净手上香、行施拜礼、恭读拜文、高唱颂歌、乐舞敬拜、祈福中华、天地人和。整个祭典庄重肃穆,注重仪式的厚重感和文化感染力。
宋代以后上巳节、清明节、寒食节三节合而为一,后来逐渐消失在时间长河中。但是上巳节的很多风俗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得以保留和延续。
温馨提示:微信搜索公众号【昆明本地宝】,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【三月三】可获三月三放假时间、云南各地三月三活动攻略、景区优惠、游玩攻略、三月三习俗和来历等。